<wbr id="tvnh7"></wbr>

<sub id="tvnh7"></sub><em id="tvnh7"></em>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大動作!廣東出臺行動方案,動員30萬青年

      日期:2023-04-04 16:41 來源:南方雜志

      組織10萬名青年下鄉幫扶

      聯系服務10萬名青年返鄉實踐

      培訓服務10萬名青年提升興鄉技能

      近日,《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方案發布。

      據悉,“三鄉行動”圍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以服務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創業為主要抓手,加快形成城市青年下鄉、在外青年返鄉、本土青年興鄉的人才集聚效應,促進人才回歸、資源回鄉、項目回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將累計組織10萬名青年下鄉幫扶、聯系服務10萬名青年返鄉實踐、培訓服務10萬名青年提升興鄉技能,力爭實現帶動1萬名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培育支持1萬名青年縣域創業。

      全文如下。

      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方案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團省委決定實施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助力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

      一、工作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部署,結合我省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實際,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動員優勢和思想引領優勢,圍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以服務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創業為主要抓手,加快形成城市青年下鄉、在外青年返鄉、本土青年興鄉的人才集聚效應,促進人才回歸、資源回鄉、項目回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二、任務目標

      到2025年底,廣東共青團服務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工作框架全面確立、重點更加突出、機制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凸顯,形成一批具有廣東共青團特色的工作項目和服務品牌,基本實現省級有平臺、市市有支撐、縣縣有載體、鎮鎮有隊伍、村村有能手,累計組織10萬名青年下鄉幫扶、聯系服務10萬名青年返鄉實踐、培訓服務10萬名青年提升興鄉技能,力爭實現帶動1萬名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培育支持1萬名青年縣域創業。

      三、重點工作

      (一)組織城市青年下鄉

      1.深化廣東高校畢業生志愿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每年派遣志愿者1萬名。招募選拔優秀高校本科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粵東粵西粵北12個地市及肇慶市、惠州市龍門縣基層一線開展2至3年鄉村振興志愿服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組織志愿者擔任掛兼職團干部,當好鄉村振興宣傳員、返鄉創業聯絡員、美麗圩鎮服務員,加強鄉村政治骨干和公益人才建設。推動出臺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服務期滿志愿者扎根當地,深化優秀人才跟蹤培養。

      2.每年組建1千支“三下鄉”重點團隊服務縣鎮發展。深化廣東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搭建高校共青團助力縣域發展工作對接平臺,根據縣、鎮的實際需求,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組織高校團委揭榜領題、精準對接,每年組織1千支省級重點團隊,以“下鄉對接、長期跟進”的形式,圍繞縣鎮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科技攻關、創業幫扶、青年培育等提供服務。

      3.每年吸引省內外1千名青年企業家對接縣域產業項目。開展面向省內外青年企業家的招商活動,開展青聯委員入縣下鄉、“青年企業家百縣行”、青創交流營等活動,組織青年企業家積極參與“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圍繞產業發展、美麗圩鎮、鄉村創業等開展產業項目對接。

      (二)動員在外青年返鄉

      4.每年組織3萬名大學生返鄉實習就業。市、縣普遍建立常態化聯系本地戶籍大學生的制度機制,各市、縣團委直接聯系服務一批大學生,建立人才聯系和返鄉就業臺賬,推動納入本地人才工作體系。各市、縣普遍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依托“展翅計劃”為返鄉大學生提供見實習和就業崗位,每年組織不少于3萬名大學生返鄉實習實踐。通過開展地方發展宣介、人才政策解讀、產業考察學習、定向招聘等,引導大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

      (三)培育本土青年興鄉

      5.每年幫助3萬名鄉村青年提升興鄉技能。建立省市縣分級覆蓋的“領頭雁”培訓體系,深化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培養,支持青年領辦合作社、發展農村電商、推廣農業科技,市、縣團委培育凝聚一批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實施高素質青年農民培育,依托廣東精勤農民網絡學院,動員青年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育孵化一批青年鄉村振興電商達人,組織開展“青耘中國”直播助農活動,助力農村產業發展和農產品銷售。

      6.每年支持3千個縣域青年創業項目。設立廣東青年鄉村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專項資金,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生、返鄉創業青年給予貼息貸款支持。指導支持市縣團委與屬地金融機構合作開發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等金融產品,優化農村青年創業金融服務。面向在讀和畢業2年內的大學生,每年資助一批結合地方產業特點的鄉村振興領域大學生創業項目,并提供創業培訓、金融服務、產品宣傳等綜合培育。強化“挑戰杯”“創青春”等競賽活動孵化培育功能,搭建廣東青年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鼓勵幫扶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到縣域落戶轉化。動員各級青聯、青企協、青商會、青農會、青科協等,遴選創新創業、產業發展、經營管理等領域青年企業家、青年科學家,組建青年返鄉創業導師隊伍,結對指導青年返鄉創業項目,建立結對跟蹤和幫扶機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團組織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主動對接本地“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指揮部,層層壓實責任,做到權責明確、運轉有序。要堅持項目化實施、清單化管理,進一步細化標準,建立臺賬,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要加強溝通協調,定期會商交流,研究工作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二)強化責任落實。省、市、縣團委成立工作專班,細化任務分工,加強對鎮、村團組織的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堵點難點問題。建立省、市團的領導機關干部直接聯系縣、鎮工作制度,靠前幫助指導推進工作落地落實。

      (三)加強支持保障。統籌用好中央和省、市各類返鄉創業就業扶持政策,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做好銀政企對接,加強金融扶持,充分整合各方政策資源,強化經費、人員、陣地、技術保障,形成支持青年下鄉返鄉興鄉的合力。

      (四)做好宣傳推廣。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及時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加強青年典型培育,選樹“鄉村振興青年先鋒”,在“兩紅兩優”評選中設立專項,積極舉薦優秀鄉村振興青年人才。注重培育示范品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青年下鄉返鄉興鄉的濃厚氛圍。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沒比賽、沒職務、也沒正式退役!張繼科已淡出體育圈很多年

      下一篇:外交部:中方對藏南地區部分地名標準化處理,是主權范圍內的事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