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帶著防疫新對策進入12月 官媒呼吁市民扛起個人責任
經過一系列關于隔離措施和核酸檢測策略的調整,多地帶著疫情防控的新對策進入2022年的最后一個月。與此同時,多家官媒發文強調個人責任,指出優化不是“放開”“躺平”,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之后,對個人防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微信公眾號“深圳衛視深視新聞”11月30日發布《優化防控絕非“躺平”!更需“人人做好自己”》一文稱,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優化防控措施絕不意味著我們的防控政策出現根本性調整。權威人士和有關專家也指出,深圳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絕不意味著“躺平”。
文章稱,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需要每個人貢獻出自己的涓滴之力。這里既需要你我在日常生活中加倍注意個人防護、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也需要符合接種條件的老年人,打消顧慮、應接盡接,為構筑全民免疫屏障助“一臂之力”?;蛟S,這才是防控措施優化之后,更需“人人做好自己”的真正內涵。
12月1日,微信公眾號“中山發布”發文稱,11月30日晚,寒潮來襲,但中山街頭卻恢復了往日的車水馬龍。流動的車燈、店鋪的飾燈、家里的暖燈,一盞盞的微燈匯聚成熱切的希望,群眾期盼著疫情對生命、生活的影響降至最小,讓經濟社會早日重歸繁華。這些順應民心、有利推動社會生產復工復產的精準措施調整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
文章指出,這一系列的通告,正是中山市根據疫情防控新形勢及時作出的優化調整,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準確、完整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的重要體現。
文章稱,優化防控不是“放開”和“躺平”,而是措施在穩定有序中更精準和便民。疫情防控具體落實到每個人的工作性質、生活習慣、居住環境、身體條件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影響。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突出“人人”,疫情防控也一樣,“人人”都有參與的責任與義務,防控治理單元落實到“人人”。
這篇文章還呼吁,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得以實施更精準優化的防控,建立在“人人”對個人防護有著更高的自律和自覺。每個人都是防控鏈條上的重要一環,需要落實好“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和義務。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之后,中山廣大市民群眾仍需繼續保持防范意識,做好個人防護,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盡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共同守護生命健康。
另外,《南方日報》12月1日刊發評論員文章稱,優化不是放開,解封不等于解防。毋庸置疑,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更加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也更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要清楚一點,目前所有的優化調整舉措,都是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要堅持疫苗接種“應接盡接”原則,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免疫接種,符合條件的加強免疫,筑牢全民免疫屏障,不斷完善診斷、檢測、收治、隔離等措施,加快治療藥物和醫療資源準備。同時,每個人都是防控鏈條上的重要一環,是個人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需要落實好“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和義務,支持配合防控工作,既對自身健康負責,也為他人健康盡責。只有人人擔責、人人負責、人人盡責,才能讓優化調整防控措施的效果最大化,才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責任編輯:王健